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技术专利趋势 > 正文

药物不良反应之基因标记专利分析报告

时间:2016-04-07 09:24:45        来源:

總結

早期因為「藥物基因學」尚未成熟發展,少數病患在服用抗癲癇用藥和降尿酸藥等藥物後,會引起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,造成身體傷殘或死亡,在中央研究院與國內醫療機構的攜手下,開啟了「藥物不良反應基因標記」的研究之路,成功找出引發藥物不良反應重症之基因型,也讓病患可透過基因篩檢,預防因用藥產生致命危機,使台灣邁向「個人化醫療」的時代!

綜觀本案技術分別在台灣、美國、歐盟、大陸之專利發展趨勢,此四國家主要以美國市場發展最為積極,專利總數量達79件、其次為歐盟有59件專利產出、再者是台灣及大陸。

本案技術之發展各國專利產出略趨一致性,大約以2002年後技術跨越技術萌芽期,但受因本案技術屬於生醫產業,技術研發與測試期相對長,且投資成本亦高,進入障礙高,相對在專利的投資表現上趨緩,專利產出呈現平穩性,無跳躍性的成長模式。美國之專利申請量在2004年達高峰,後續各年平穩且持續性產出,迄今正值市場應用商品化階段,預期如有相關政策推動,將可以帶動下一波專利產出量,後續市場應用性高,技術發展指日可待。另在美國市場主要之專利布局投資者,除美國境內公司外,以日本與英國企業最為積極,是重要的競爭國家之一。

美國在本案技術發展最早,在1990年即有專利產出,技術研發歷程逾20年,是各國最早投入市場技術發展的國家。美國之專利高峰期約為2004年期間,迄今仍處活絡期,本案技術在美國市場處成長期階段,預期本案技術專利正呈現快速成長趨勢,且市場對於安全議題提高漲下,後續本案技術應用性加高,技術發展指日可待,堪稱新興技術。

在歐盟市場之專利申請主要來自美國、法國、日本等國家,歐盟體系之國家除法國外,其他國家在本案分析中並未有特殊表現。歐盟技術專利發展推估自2002年即突破技術障礙,進入專利成長期階段,後續各年間專利產出平穩,技術研發亦等待相關市場應用之推動,將有助於專利產出量之發展。

台灣對於本案技術約自1996年即有專利產出,投資期甚早,自2003年技術突破,專利產出量達高峰,有15件專利申請量,成績表現亮眼。後續技術持續投入研發,專利穩定產出,技術正值成長期階段。其中,台灣市場技術之主要投資發展國家,以台灣為主,其次是日本與美國。值得一提的是,台灣亦積極進行全球專利布局,名列大陸等國家之專利產出量重要國家之一,顯示台灣在本技術發展積極,且競爭實力雄厚。

本案技術在大陸發展屬於近年期技術投資,約僅有8年技術研發歷程,技術投資相對較晚,但專利申請爆發性強,專利在2006年達高峰,迄今專利產出量仍有突破性攀升機會,顯示大陸市場對於本技術投資積極,正值快速成長期階段。其中,投資大陸市場之主要國家有:大陸、台灣、韓國等,主要之專利產出以大陸公司為主體,佔總體專利產出之93%;其次是台灣對大陸市場專利產出表現不斐,有2件專利產出,占整體技術之5%。

透過本案分析得知,技術發展最為積極國家有:美國、日本、台灣等。其中,美國專利產量高,競爭實力堅強,是本案技術發展之最重要國家。另外,日本專利布局厚實,包括有:美國、歐盟、台灣等市場,其專利產量名列前茅,平均專利年齡低,威脅性甚強,是本技術者重要之國家。台灣專利表現不容小覷,在台灣、大陸均有優異之專利成績表現,列為本技術發展重要國家之一。

本技術在各國市場發展之IPC類別大致相同,主要以「C12Q001:包括或微生物之測定或檢測方法其組合物;此種組合物之製備方法」為發展主體,各國投資技術趨近一致,顯示本案技術之主要應用以此等IPC分類為主,可做為後續分析者檢索與分析重要參考資訊。